上虞区自2016年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投放,重点抓垃圾分类教育,陆续将教育实践基地建到了幼儿园、小学及初高中多个学校。其中,上虞区鹤琴幼儿园作为城市垃圾分类教育实践基地幼儿园,秉承“活教育”实践的理念,充分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,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的亲密合作关系,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到实处,成效显著亮点频闪。
一本图书根植一个理念
为从小培养孩子们垃圾分类的习惯,鹤琴幼儿园实施垃圾要分类的环保生活观念教育,使孩子们从小具备垃圾分类的意识。学校教师团队大胆创想构思绘本故事,根据周围环境与人们的习惯问题展开研究设计,创作了一个绘本故事《河马奶奶转变记》。故事通过河马奶奶从不会分垃圾,贪图方便懒得分类投放垃圾,到愿意分类主动学习分类知识的过程转变,向孩子们传达了一种理念:垃圾总是分类好,现代社会垃圾的处理成了现实问题,人人参与分类,实现资源再利用和垃圾减量化,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。通过《河马奶奶转变记》教育绘本,让每一个孩子,每一户家庭随河马奶奶的转变而转变对垃圾投放的认识。


一首儿歌营造一种氛围
朗朗上口的儿歌最容易被孩子们喜欢,也最能够传唱。鹤琴幼儿园教育团队又根据熟悉的歌曲旋律改编创作了《垃圾分类歌》,并在全园孩子们中传唱,还将孩子们的歌曲表演带到了社区,搬上了舞台,把垃圾分类的倡议唱进市民心中。
一处环境实现一次教育
环境教育是隐形的老师,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与认知。对此,鹤琴幼儿园特别重视园区分类环境的创设,园区内、教室内的宣传墙都展示垃圾分类标志标识和分类知识。同时,环境创设充分体现童趣,促进孩子们主动关注,有意识观察与学习。学校老师还将教室内分类垃圾桶的展示区活化了,孩子们通过参与环境建设与互动,无形中掌握了正确的垃圾分类知识。

一个行动带动一个家庭
垃圾不能随地乱扔,更要做好分类。鹤琴幼儿园引导孩子们爱护生态环境,倡议大家禁止车窗抛物,幼儿园组织亲子制作车载垃圾桶,了解车窗抛物的危害,共同承诺实践文明新时尚。节假日组织捡拾垃圾活动,全园1300多名孩子,带动超过1300多个家庭参与捡拾垃圾的行动。让孩子去带动一个家庭,进而去影响整个社会。

一日生活强化一项习惯
根据教室内每天主要产生的垃圾种类,每一个班级内都设有三个垃圾桶:分别为灰色其他垃圾桶,蓝色可回收物,绿色易腐垃圾桶。老师引导孩子们每天正确投放垃圾,目前园区内,从托班到大班所有孩子都能基本正确投放。
一个平台加强一种联动
2019年11月浙江省垃圾分类的新标准推出后,幼儿园便立刻通过线上家园沟通平台,进行问卷调查与新标准知识问答。同时线下借助家长会等活动,以问答、游戏等形式向全体家长宣传垃圾分类知识,从而带动家庭主动践行分类。